浙江省公路水路民用机场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3-03-18 00:14:00 来源:Tranbbs.com 作者:未知 评论: 点击:
(二)存在问题
1、交通运输总体水平尚不能全面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
我省交通运输业经过长期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逐步从瓶颈制约转变为基本适应,但还存在着基础设施总量仍显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相对缓慢、平均技术等级偏低、通行能力偏弱、部分路段十分拥堵;内河航道受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建设进度滞后;机场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要发挥先导作用和基础作用,必须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做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适应。
2、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不能全面适应交通“三个一体化”发展需要
由于我省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各种运输方式的规划和建设自成系统,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特别是水运的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整体运输效益的提升。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滞后,沿海港口和民用机场的集疏运体系尚不完善,造成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与城乡城际交通之间无法顺畅衔接,不能满足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和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的要求。
3、现有交通体制机制尚不能全面适应交通可持续发展需要
随着大部制改革和交通费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有交通体制机制问题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交通管理事权和财权不统一、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机制未能理顺、内河水运建设缺少融资平台、农村公路养护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机场功能定位和航空资源有效配置缺乏科学全面的统筹发展机制等方面。交通运输业必须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综合运输协调机制、基于公益性特征的交通投融资及运行管理体制机制,适应交通可持续发展需要。
4、行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尚不能全面适应交通运输转型发展需要
随着交通行业规模不断壮大,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各种行政性、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仍束缚行业管理的创新发展。交通部门必须努力转变职能,充分认识交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肩负的使命,真正把着力点放到规划指导、政策引导、市场监管和服务发展上来,切实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与公共服务能力。
表1-1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分类
| 指标名称
| 单位
| “十一五”规划目标
| 2010年底达到
(“十一五”累计完成)
| |
公 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级客运站达到
| 个
| 22
| 28
| 127.3%
|
二级客运站达到
| 个
| 100
| 86
| 86.0%
|
建设五级以上乡镇客运站
| 个
| 448
| 350(在建30个)
| 78.1%
|
农村港湾式停靠站
| 个
| 10000
| 19000
| 190.0%
|
建设货运物流中心
| 个
| 10
| 13
| 130.0%
|
水 路
| 万吨级以上泊位
| 个
| 160
| 159
| 99.4%
|
沿海港口吞吐能力
| 亿吨
| 6.1
| 7.6
| 125%
|
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
| 万标箱
| 1000
| 1091
| 109%
|
建设改造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
| 公里
| 594
| 350
| 58.9%
|
内河港口新建各类泊位
| 个
| 165
| 170
| 103%
|
新建陆岛码头泊位
| 个
| 84
| 60
| 71.4%
|
民用机场
| 旅客吞吐能力
| 万人次
|
| 2475
| 新增1020
|
航站楼面积
| 万平米
|
| 31.3
| 新增13.4
|
站坪
| 万平米
|
| 114
| 新增30.82
|
机位
| 个
|
| 130
| 新增36
|
二、“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形势与需求
(一)“十二五”形势对交通运输的发展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十二五”时期也是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必然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要求增强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态势没有改变,浙江经济社会处于人均GDP 7000美元向10000美元的跨越阶段,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必然产生巨大的交通运输需求,建设高潮仍将持续。浙江交通必须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准确把握形势,紧抓历史机遇,继续推进交通运输大建设、大发展。
2、加快经济转型发展要求推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
“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加速推进期。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将重点发展“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现代海洋产业和舟山群岛新区。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建设,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坚持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经济社会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必然要求浙江交通行业下大力气积极推进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在加速港航强省建设、积极推动现代物流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服务领域,加快推进我省交通运输的转型升级发展。
3、长三角率先发展要求提升交通一体化水平
“十二五”时期,我省将继续大力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同时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必须大力推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省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必须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打造民生交通;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是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综合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交通行业自身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浙江交通必须着力构建区域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和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发展。
4、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新期盼要求强化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
密切关注公共安全,加强安全工作历来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十二五”时期,社会矛盾进入交织多发期,自然灾害呈现多发频发态势。交通运输的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应急保障和处置能力关系到千家万户,保障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应急保障和处置能力,维护行业稳定,实现交通行业的安全发展。
5、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加快构建生态交通
省委第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交通运输必须处理好行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交通建设还是运输生产,都必须把节约土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力气建设生态交通,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二)“十二五”交通运输的发展特征
经济社会宏观发展环境和行业发展自身规律决定着“十二五”浙江交通运输将处于“发展方式转型期、建设高潮持续期、港航强省加速期、交通物流培育期、综合交通推进期”,必须顺应这些阶段性发展特征,实现浙江交通的平稳较快发展。
发展方式转型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浙江交通必须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量”的相对满足和扩张向更加注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
建设高潮持续期——“推进三大建设,打造畅通浙江”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交通由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的台阶迈进,实现跨越发展。今后几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客货运量保持相应增长速度,现有交通网络的整体负载能力将很快趋于饱和。“十二五”我省交通必然继续处于基础设施集中建设的阶段,处在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迈进的阶段,处在需要跨越发展的阶段,建设高潮仍将持续。
港航强省加速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必须着眼于发挥浙江海洋资源优势,下大力气加快港航强省建设。“十二五”浙江交通将加速推进省委、省政府“港航强省”战略,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沿海港口体系,干支直达、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体系,水陆配套、江海联运的集疏运体系,信息畅通、优质高效的支持保障体系,从而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浙江的国际竞争能力。
交通物流培育期——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我省率先提出并扎实推进交通物流建设。交通运输部以浙江为试验先行区,部省协力共促交通物流发展,为我省进一步推进“大物流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省委、省政府正在以宁波-舟山港为重点加快构筑“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着力发展港口物流、促进海洋经济建设。“十二五”时期,浙江交通将以港口物流为龙头,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港口物流布局结构,确保“大物流建设”顺利实施。
综合交通推进期——党的十七大首次在党代会政治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着力构建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是未来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乡协调、区域统筹的发展背景下,“十二五”浙江交通将按照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和运输方式一体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强综合运输枢纽衔接,强化综合集疏运网络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
(三)“十二五”交通运输的需求分析
在“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省经济社会将呈现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发展新趋势,经济增长周期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期,随着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交通运输量也将趋于相对平稳增长。通过“十二五”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以及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采用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弹性系数法等多种预测方法,进行“十二五”交通运输的需求分析:
公路水路运输量——“十二五”时期,公路水路运输仍是服务范围最广、运量最大的运输方式,也是最基本的集疏运手段。预测我省公路水路运输量仍将平稳增长,公路客货运输量和水路货物运输量的年均增幅约5%~7%左右。
表2-1 公路水路运输量预测
运输量指标
| 2010年
| 2015年预测
|
公路
| 客运量
| 亿人
| 21.6
| 28
|
客运周转量
| 亿人公里
| 882
| 1150
|
货运量
| 亿吨
| 10.3
| 13.5
|
货运周转量
| 亿吨公里
| 1299
| 1700
|
水路
| 客运量
| 亿人
| 0.3
| 0.35
|
客运周转量
| 亿人公里
| 6.0
| 6.8
|
货运量
| 亿吨
| 6.3
| 8.5
|
货运周转量
| 亿吨公里
| 5476
| 7500
|
主要公路通道交通量——“十二五”时期,省内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进度加快、普速铁路货运能力得到提升,但由于小汽车保有量的提高和个性化出行方式的普及以及公路高时效、高附加值的货运特点,全省干线公路交通量仍可保持平稳增长。由若干条同方向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公路组成的公路通道交通量年均增长幅度约为7%左右。
表2-2 主要公路通道交通量预测 (标准小汽车 万辆/日)
通道名称
| 2010年
| 2015年预测
|
上海-杭州
| 14.5
| 20
|
杭州-宁波
| 11.5
| 16
|
杭州-南京
| 7.3
| 10
|
宁波-台州-温州
| 8.7
| 12
|
杭州-金华-衢州
| 7.9
| 11
|
沿海港口吞吐量——“十二五”时期,我省紧紧抓住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继续加大“港航强省”的实施力度,沿海四大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年均增长幅度约4%~6%左右。
表2-3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 (单位:万吨、万标箱)
| 2010年
| 2015年预测
|
货物吞吐量
| 集装箱
| 货物吞吐量
| 集装箱
|
合计
| 78846
| 1404
| 92600
| 1750
|
宁波-舟山港
| 63300
| 1315
| 73100
| 1550
|
温州港
| 6408
| 42
| 8800
| 90
|
台州港
| 4706
| 12
| 5700
| 40
|
嘉兴港
| 4432
| 35
| 5000
| 70
|
内河航道运量——“十二五”时期,通过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省内河航运将得到重大发展,京杭运河、长湖申线、杭申线、湖嘉申线等主要内河航道的运量将持续增长,年均增长幅度约为5%左右。
表2-4 主要内河航道货运量预测 ( 单位:万吨)
航道名称
| 2010年
| 2015年预测
|
1.京杭运河
| 9740
| 11800
|
2.长湖申线
| 9390
| 9670
|
3.杭申线
| 6945
| 8864
|
4.湖嘉申线
| 6150
| 7658
|
5.乍嘉苏线
| 3855
| 5232
|
6.杭平申线
| 4508
| 6936
|
7.杭甬运河
| 4930
| 6980
|
8.钱塘江
| 4708
| 6009
|
9.东宗线
| 1580
| 1650
|
10.杭湖锡线
| 4180
| 4500
|
民用机场吞吐量——“十二五”时期,我省民航发展将以市场需求为动力,进一步提升航空运输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航空运输旅客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年均增幅约为7%和12%左右。
表2-5 主要机场吞吐量预测 (单位:万人次、万吨)
| 2010年
| 2015年预测
|
旅客吞吐量
| 货邮吞吐量
| 旅客吞吐量
| 货邮吞吐量
|
全省机场合计
| 2871
| 40
| 4000
| 70
|
其中
| 杭州机场
| 1707
| 28
| 2560
| 50
|
宁波机场
| 452
| 6
| 750
| 10
|
温州机场
| 533
| 5
| 800
| 10
|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港航强省为龙头,按照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坚持适度超前、调整结构、统筹协调,大力推进现代交通“三大建设”,着力打造“畅通浙江”,全面提升“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我省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适度超前原则——以有效满足全社会客货运输需求为导向,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成网贯通,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合理有序、平稳较快地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运输保障能力,较好地发挥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坚持结构调整原则——以发展综合运输为导向,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优化网络结构,强化枢纽衔接。加快发展内河水运、国省道和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坚持提升能力原则——以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服务能力为导向,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为手段,依托信息化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强化行业管理能力,努力提高交通运输的通行能力、通畅程度和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协调发展原则——以实现“建、养、运、管”协调发展为导向,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统筹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交通协调发展,统筹生态交通协调发展。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深入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建设,大力构建港航服务体系、综合路网体系、交通物流体系,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行业管理能力、支持保障能力,到“十二五”期末,现代交通“三大建设”取得新成就,浙江交通整体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到2015年末,交通运输主要发展目标如下: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3-12345”工程,即:
3—完成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
1—力争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确保建成800公里;
2—力争完成新改建国省道公路2000公里;
3—新增沿海港口吞吐能力3亿吨,建成内河高等级航道300公里;
4—全省机场设计吞吐能力达到4000万人次;
5—推进部省共建5个交通物流园区建设。
责任编辑:佚名
相关热词搜索: 浙江 十二五
上一篇:浙江省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规划
下一篇:十二五”道路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