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2-10-23 17:36:52 来源:Tranbbs.com 作者:未知 评论:0 点击: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创新发展工程
围绕高速重载的铁路客货列车、低噪低振动的城际及城轨车辆等轨道交通装备的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创新发展。
开发高寒及城际动车组、交流传动快速机车及客货车、30吨及以上轴重重载机车与货车、新型城轨车辆、大型多功能高效率工程及养路机械等装备。
深化研究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安全信息传输技术,移动装备和基础设施安全监控技术,风、雨雪、异物、地震等灾害监测系统等核心技术,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突破重载列车及重联技术,摆式车辆技术,低地板车辆技术,中低速磁悬浮关键技术,永磁电传动技术,养路机械作业模式与系统集成、控制及传感、综合检测、巡检和数据分析决策技术,无砟轨道养护技术,高速铁路工务安全风险控制技术。
研发牵引传动与控制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城际铁路列控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信号系统、面向行车的综合监控系统、专用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等关键系统。
研制配套柴油机、轮轴轴承、传动齿轮箱、转向架、钩缓、减振装置、牵引变流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供电高速开关等关键零部件。
通过工程实施,突破制约轨道交通装备发展的牵引传动、制动、控制系统等关键系统和核心部件的技术瓶颈,进一步提高装备的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性能要求,提升装备的轻量化、标准化、模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完善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及系统的研发、试验验证、标准及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产业化,提升核心部件及系统创新能力,到2015年,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装备发展能力。
(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加强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创新人才短缺、创新投入不足等矛盾与问题,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能力。
建立和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基地,依托企业技术中心,集合产业各种科技资源与研发力量,加速推进研发及产业化进程,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制造企业、高校、研究院所与用户的作用,高度重视用户企业的全程参与,开展联合攻关,一揽子解决技术难题。
鼓励上下游企业广泛开展合作、联合研发,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持续推动、产学研用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创新资源的最大化。
(三)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对已有轨道交通装备公共服务平台的管理,通过项目引导、多单位合作、产学研用相结合、以及新的运行机制和考核办法,充分发挥其基础性、应用性和开放性作用。建立健全国家级轨道交通装备基础性和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体系,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设计和试验验证能力,夯实产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集中人才、技术和实验条件等资源,建立创新能力强、运行机制灵活、能为产业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对高端轨道交通装备的技术研发形成有效和可靠的支撑。
统筹创新资源,加大创新投入,充分利用现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加快推进牵引传动、走行、制动、列控、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系统集成等研发设计、试验验证、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的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认证制度,加强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质量管理。
(四)优化产品结构
依托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络、大运量货运通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优化现有产品结构,开发应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产品,逐步替代性能落后、安全水平低的老式轨道交通装备,实现产品升级换代。
根据环境条件、地域特性、经济条件等差异形成的不同需求,完善和细化整机、基础元器件、系统和重要部件产品系列,研制系列产品形成型谱系列化的产品参数数据库,实现快速定制,以适应多层次、多类型需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供应链,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逐步形成居世界领先水平谱系化的轨道交通装备。
(五)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整合产学研用标准化技术力量,发挥企业参与制修订标准的积极性,加强轨道交通装备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配套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标准体系。
支持以产业链为纽带,联合制定标准,加强产需企业的沟通交流,实现上下游产品标准对接,保证标准的协调性和一致性。鼓励有实力的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促进标准走向国际。研究建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服务标准体系,促进并保障现代制造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和企业标准化工作,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评论排行
- ·顺行环流交通系统(31)
- ·思考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行业的出路(11)
- ·新乡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正式启用(9)
- ·手机APP车联网应用解决方案(7)
- ·郭继孚:停车太便宜 北京86%出行停车免费(7)
- ·石少伟个人简介(7)
-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交通专业(6)
- ·我们可以控制交通——灌输积极的管理文化(6)
- ·探索交通标志产业革命(6)
- ·阜阳规划三条地铁及一条轻轨线路(5)

专栏观点更多>>
A轮融资背后的故事----访北京文安科技董事长陶海
Tranbbs记者:陶总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北京文安在智能交通行业取得的优异业绩。陶海:在业绩上,文安发展...王笑京:“互联网+”不是技术简单相加
8月1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联合主办的“互联网+汽车+交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岭南通和羊城通的NFC电子票证应用的布局
国内股市跌宕起伏,而移动支付却持续升温。伴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关于NFC与交通相结合的应用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