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城市6大问题剖析及应对策略
2014-04-15 08:56:43 来源:杨冰之 姜德峰 评论:0 点击:
【摘要】当前,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鼓励建设智慧城市的政策文件,使我国智慧城市进入了全面务实推进期。但是,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在体制机制、理念与应用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核心资源开发、人才及管理架构、信息安全及标准规范体系等6大领域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这6大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客观剖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力求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推动作用。
当前,随着信息社会的纵深化发展,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智慧城市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集中应用与展示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升级的重要力量。为了紧紧抓住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2013年8月我国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正式把智慧城市建设列为重要发展战略,鼓励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2014年3在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又明确提出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及策略。所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从概念导入期正式进入了务实推进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去实现各项建设目标。
然而,由于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在当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其建设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事实上,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体制机制、理念与应用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核心资源开发、人才及管理架构、信息安全及标准规范体系等6大领域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能否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为了客观的了解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现对以上问题进行梳理,对背后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具体应对策略。
1. 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应对策略
1.1 背后原因剖析
智慧城市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资源作为核心要素的新型城市形态,其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简单应用,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城市管理服务及经济发展模式,以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的很多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甚至相互羁绊。
由于我国特殊的社会管理运营模式,智慧城市系统化、智能化、一体化、最优化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需要城市管理服务模式做出适应性的改变,这必将与原有的体制机制及运营模式发生矛盾。事实上,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更多是来自于体制机制的束缚,很多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缓慢,甚至没有实质性进展的障碍主要是来自于体制机制的羁绊,具体问题现象及背后因素分析如表1所示:
表1:我国智慧城市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因素
主要问题现象 | 背后影响因素 |
●统筹协调机制不力,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 ●政府各部门角色定位及具体职责不清。 ●政府各部门各自为战,相互支撑不够。 | ①政府条块化管理模式的影响和制约:由于我国实施部门垂直条块化管理,横向之间缺乏联动,造成了信息孤岛及重复建设现象。 ②政府各部门出于等级观念及自身利益考虑:同级政府各部门行政级别一样,由于等级观念的存在,尤其是出于部门权力、经济利益的影响,使其缺乏主动协作、相互支撑的动力。 |
1.2 具体应对策略
由于我国特殊的体制机制,使智慧城市建设受到了很大束缚,但在短时间内又无法对固有的体制机制进行根本性的改变,这就需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方法。所以,根据以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建立以信息资源管理应用为重点内容的绩效考核办法,以此来促进体制机制问题的平衡性突破,即把智慧城市信息资源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安全高效,从而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在体制机制方面具体应对策略如表2所示:
表2:解决我国智慧城市体制机制方面问题的具体应对策略
不同层面 | 具体策略建议 |
国家部委 | ①建立统一的智慧城市建设协调机制,明确各部委职责与分工。 ②在一些重要应用领域进行试点示范,建立部委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及管理规范等,如交通、环保、医疗等,首先打破部委层面的条块管理的束缚,建立横向之间的联系,使各省市相关部门之间可以顺畅的推进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 |
地方政府 | ①把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应用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并切实落实奖惩措施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共享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等方面的职责,在改变现有体制机制的情况下,使智慧城市的核心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以此促进智慧城市的健康运营。 ②建立重要应用领域的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及标准规范等,使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在技术标准与制度层面都有有章可循,不断打破条块化管理的束缚。 ③逐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对部门职能相近或相互交织比较多的进行融合,理顺智慧城市管理与服务的职能。 |
上一篇:交通运输部助推河南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下一篇:最后一页
评论排行
- ·新乡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正式启用(9)
- ·手机APP车联网应用解决方案(7)
- ·1.72亿石嘴山市智能交通系统一期系统启用(4)
- ·山东省交警总队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建设(4)
-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交通专业(4)
- ·顺行环流交通系统(4)
- ·北京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分析及展望(3)
- ·2013年城市智能交通行业项目中标排行榜(8月2日~8月18日)(3)
- ·上海交通发展白皮书公示2013版(3)
- ·郭继孚:停车太便宜 北京86%出行停车免费(3)

专栏观点更多>>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建设迫在眉睫
摘 要:本文在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建设紧迫性与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育是提高国民交通安全...段里仁个人简介
段里仁,博士生导师、教授、一级警监、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陈先龙个人简介
陈先龙,男,1978年生,安徽当涂人,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信息模型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