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京:开创智能交通传奇
2014-04-18 08:58:54 来源:光明日报 评论:0 点击:
北京西土城路8号,院子里盛满了初春的阳光。
王笑京正在办公室的计算机前查阅论文。白色衬衫,深灰西裤,朴素而儒雅,57岁的他已在智能交通领域躬耕30余载。
身为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笑京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
中国高速公路已超过10万公里,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港口吞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我们国家发展很快,我们的交通日新月异,但我们的智能化水平、管理水平离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王笑京说,“希望有一天,这种差距能缩小,甚至赶超。”
王笑京:开创智能交通传奇
王笑京在ETC实验室检查实验设备运行情况,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从实验数据求真知的技术习惯 杨秉正摄
2012年10月,奥地利维也纳,第19届世界智能交通大会的颁奖台璀璨夺目。在这里,王笑京荣获大会最高奖项——世界智能交通杰出成就奖,并进入大会名人堂,成为发展中国家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而是我们一代代交通科研人员努力的结果,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印证。”王笑京说。
30多年来,作为中国智能交通的开拓者,王笑京专注于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科学和技术研究,为我国的智能交通事业倾注了所有心血——
在我国交通仍处于“马车、驴车、拖拉机都在路上一起跑”的状态时,他就提出要发展智能交通,体现出超前的勇气和胆略;
面对美国人咄咄逼人的质问时,他不卑不亢,用数据和事实证明,我国需要建立自己的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国家标准,为民族ETC产业开辟出新的“蓝海”;
当报酬丰厚的工作向他伸出橄榄枝时,他毅然拒绝,怀揣着中国智能交通的梦想,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把青丝研磨成白发。
时代前沿
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自动识别终端,城市主干道上的交通显示屏……智能化交通图景如今已经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那时候,马车、驴车、拖拉机都在路上跑,中国的状况就是混合交通,走在路上还是‘一看二慢三通过’的阶段,提出智能交通的理念在当时太超前了。”对于当年发展智能交通的可行性,王笑京的同事、现任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顾问宋飞,心存疑问。
当时,国内产业界和学术界多数都对智能交通持观望态度。而恰在此时,王笑京却提出,要在我国建立一个国家级的智能交通研究中心。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
王笑京的判断源自他对世界交通发展方向和脉络的把握。
王笑京:开创智能交通传奇
杨秉正摄
20世纪90年代初,智能交通的探索已在美国、日本、欧洲蹒跚起步,一场变革风暴正在各国酝酿。1994年,国际交通界专家将这一新的交通发展形式正式命名为智能交通系统(ITS)。同年10月,第一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
凭借敏锐“嗅觉”,王笑京从国外科技动态上注意到这一新的交通发展态势,同时,“智能交通”这个崭新的名词也进入了交通部有关负责人的视线。
就在那时,借助交通部制定交通发展“九五”计划和面向2010年交通发展规划之机,以王笑京为代表的交通部公路研究院的专家们明确提出,要建设国家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94年,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现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开始在其内部杂志上向国内介绍智能交通。
在交通界,王笑京被誉为智能交通“教父”。面对这一称谓,王笑京笑谈:“发展智能交通不是我一个人的决定,它凝聚着交通行业专家的集体智慧,尤其是老一辈科学家敏锐的战略眼光。”
王笑京回忆,有几件事,在智能交通初创时期,大家不谋而合。
“和十八、十九世纪不同,现代科学技术依靠的不仅仅是灵感。”王笑京说,“这里面要有引领人,他要有这个敏感。但是光靠这个不行,还要有大的环境,这是一个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1995年,交通部召开交通科技大会,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健应邀与会作报告。在报告中,宋健提及交通指示牌不完善让他“迷路”的一次经历。说到这里,宋健话锋一转:“前不久我到欧洲考察,发现有一个系统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这个新的系统可以加载数字地图、定位系统,能够清晰地显示我的位置。”
宋健判断,这个系统未来将大有作为。
会后,王笑京找到宋健,向他求教。“现在,美国也开始做智能车路系统,它的未来前景如何,将会对交通领域产生怎样影响,你一定要对此进行持续的跟踪和关注啊。”面对老一辈科学家的谆谆教导,王笑京铭记心中。
1995年,第二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在日本横滨召开,在那里,王笑京如饥似渴,跟各路专家们一起在世界先进的学术成果中汲取养分。
1995年底,交通部指示公路研究所进行智能交通发展研究,有着通信和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王笑京受命牵头,开始描绘我国智能交通的宏伟蓝图。
1996年,王笑京跟随国家科委组织的考察团赴欧洲调研,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道路专用通信系统”这一概念,并全面考察了欧洲的智能交通项目。
创新国标
1975年4月,刚刚高中毕业的王笑京奔赴北京平谷东高村镇大旺务村,开始了他三年的“社会大学”生活。白天,农田里挥汗如雨,夜晚,陋室中挑灯夜读。
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3月,王笑京接到了国防科技大学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走上了知识报国之路。
1982年1月,王笑京走出校园,来到当时的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开始了他与交通的不解之缘。
进行科学研究,既要时刻站在时代最前沿,又要“接地气”,注重平衡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和民族产业的可跟进性。为了不与国际社会脱轨,王笑京与同事们在做应用的同时,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前沿技术研究。
评论排行
- ·顺行环流交通系统(31)
- ·思考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行业的出路(11)
- ·新乡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正式启用(9)
- ·手机APP车联网应用解决方案(7)
- ·郭继孚:停车太便宜 北京86%出行停车免费(7)
- ·石少伟个人简介(7)
-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交通专业(6)
- ·我们可以控制交通——灌输积极的管理文化(6)
- ·探索交通标志产业革命(6)
- ·阜阳规划三条地铁及一条轻轨线路(5)

专栏观点更多>>
车联网是推动汽车业转型发展的巨大引擎
8月1日,由电动汽车百人会和信息化百人会共同主办,主题为“大变革时代的创新与融合:互联网+汽车+...体验电瓶车两天
在大太阳下骑车的时候,经常会羡慕那些骑电瓶车的人,绿灯一亮就一骑绝尘,于是,就下决心买了一辆,开...以“城市家具”的理念设计与设置道路交通安全设
以“城市家具”的理念设计与设置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刘干1 鲁洪强2 邹树国2 任明星1(1.南京赛康交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