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光:廉价不应该是城市公交的终极诉求
2012-10-23 14:08:5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支玲琳 评论:0 点击:
●要改进城市公共交通,就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技术标准,这样城市公交利用率才能作为考核指标固定下来、传承下去。在以制度设计解决公交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空间还很大。
●构建一个健康、科学、合理的公交系统,事关城市发展战略。不能是老百姓无奈被动地选择坐公交,而是要心甘情愿、很乐意去坐公交。从这个角度看,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势在必行。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 宾:杨晓光(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
支玲琳:查处黑车、开通社区巴士,最近关于城市交通的新闻不少。随着世博会的日益临近,如何改进城市公交、方便市民出行,正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作为一个人口导入迅速的大都市,上海在城市公交管理上是否面临新的挑战?
杨晓光:我认为有两个背景值得一提。一个是今年国庆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坐地铁,重点强调了两个指导思想:一是交通问题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二是大城市必须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重要作用。第二个背景是,国家几个部委想共同酝酿制定推进发展公交的战略。最近开了一个会,把中国主要大城市的有关负责人召集到了一起,作为特聘专家,我也有幸列席。在这个会上,一项重要的突破就是提出了一点:城市公交要想做好,就必须将其列入政府政绩考核。
事实上,我一直认为,在城市公共交通这个问题上,不能只靠技术手段,关键是制度设计。
支玲琳:这么说,城市公交问题的解决不是简单地增配几台车、增加几条线路的问题,更需要从制度上做通盘的考虑。具体该如何做呢?
杨晓光:首先,要像用GDP考核政绩一样,城市公交的利用比率也要成为政绩的考核指标之一。什么概念呢?从世界范围看,大城市市民所有的交通方式中,利用公共交通上下班、上下学的比例都达到了60%-70%。其中,像东京、香港等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公交出行的比例甚至达到了70%-80%。显然,我们在公交利用率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其实,这些年我们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的投入并不少。应该看到,现在的城市公交不仅是个投入问题,更是一个制度设计问题。公交资源的拥有者是政府,公交公司不过是经营者。所以政府要做的,主要就是监管,监管经营者运营是否科学合理、资源配置是否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构建监管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搞清楚里面的成本核算。对应这样一套流程,还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技术标准,这样才能作为考核指标固定下来、传承下去。在以制度设计解决公交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空间还很大。
相关热词搜索: 杨晓光
上一篇:上海优途发布D-TIPS(2.0)实时路况系统-访张志平副总经理
下一篇:移动通信网络应用交通采集技术的领航者-专访上海美慧裘炜毅

评论排行
- ·手机APP车联网应用解决方案(7)
- ·1.72亿石嘴山市智能交通系统一期系统启用(4)
- ·2013年城市智能交通行业项目中标排行榜(8月2日~8月18日)(3)
- ·上海交通发展白皮书公示2013版(3)
- ·山东省交警总队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建设(3)
-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交通专业(3)
- ·贾琳:城市交通中重要组成部分(3)
- ·北京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分析及展望(2)
- ·武汉市路桥自由流不停车收费系统(2)
- ·济南轨道交通规划正式启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