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好呢?---城市的发展
2013-06-24 14:22:42 来源:Tranbbs.com 作者:李瑞敏 评论:0 点击:
日前,北京市开完了出租车调价的听证会,以提高出租车司机收入、解决打车难为主要目的,听证会上只有一人反对,算是顺利通过,至于是方案一还是方案二,都一样,今年先方案一,五年后再方案二即可,北京出租车涨价势在必行。
从社会大环境看,现在什么都涨,就出租车价格不涨似乎说不过去,从这一点来讲,是该涨了,既然是市场经济,就都由市场决定吧。
但是反观这次的调价的内容,对是否只是本着提高出租车司机收入、缓解打车难开始持怀疑态度。
先说打车难,目前所谓的打车难其实主要是出现在早晚高峰,平峰的时候用有的研究和调查的结果说,空驶率在30%左右,打车应该不难,我想出行者的感觉也是这样。那好,缓解打车难就成了缓解高峰期打车难。再看高峰期打车难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高峰期打车的人多了,即需求提高了;二是高峰期堵车,部分车觉得不合算停驶了,即供给降低了,实际就是需求大于了供给。解决的方法很简单,降低需求,提高供给。
降低需求很难用行政的手段,你不能要求单眼皮的单日打车,双眼皮的双日打车,因此,可以采用经济手段,提高高峰期打车成本,也就是经济学里的高峰定价理论,高峰高价格,降低需求,以使供需差额减少。这就是调价中的第二条,提高高峰期的打车价格,这个我赞成,低速行驶甚至可以一分钟一块钱,提的高高的,减少部分打车需求(有人在此会说公平的问题,别扯公平,这个世界从生物界“优胜劣汰”开始就没有公平)。
提高供给就是让停驶的出租车在高峰期继续在路上跑,如何让停驶的出租车在高峰期继续在路上跑,两个条件:一是控制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控制在如果高峰他们不上路跑,一个月就没有合理的收入(这条对司机很残酷,但是没办法,如果你让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每天不用高峰期上路就能达到月均1万,那我想哪个出租车司机高峰期还往路上去堵着,没人跟自己过不去)。二是提高高峰期的收入,让高峰期上路的纯收入甚至大于非高峰期,如果每天非高峰期的每小时的纯收入是20,高峰期的纯收入让他们每小时达到50,看谁还高峰期停驶,当然会有人说他非高峰期停驶,非高峰期本来就有空驶,停驶一部分正好休息,出租车司机也是人,也得找时间休息。
综上所述,缓解打车难其实只要高峰调价即可,高峰价格上去,一来减少打车的需求,二来提高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前提是份儿钱不涨)。何必非要普通的每公里价格也要涨呢?
关键来了,每公里单价提高的目标就是为涨“份儿钱”做准备。
实在不想花时间去算账,但还是得简单估计下。
假设每公里的价格不涨,只高峰期5分钟相当于1公里涨到2公里,按照每天堵2小时算(先这么假设了),相当于从24公里到48公里的区别,价格算从48到96元(算的很粗,仅用于粗略分析),这样出租车司机每天增收48元,一个月增收1500(天天干活,够累)。
看看官方的分析:
“对驾驶员的影响方面,租价调整收益全部归驾驶员所有。按照方案一,单车每公里载客收入由3.2元提高到3.61元,增加0.41元,驾驶员净运营收入占总运营收入比例由22%提高到31%;方案二,单车每公里载客收入由3.2元提高到3.84元,增加0.64元,驾驶员净运营收入占总运营收入比例由22%提高到35%。初步测算,两个方案驾驶员平均月收入分别提高1400元和2300元。”也就是说,我的简单分析是只要高峰提价,出租车司机就能够增收1500元(当然比较笼统了),官方的期望看来方案一也就是让出租车司机增收1400,我感觉官方计算的偏低,但可以看出期望,那么背后呢?等实施后如果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增加的超过了1400,就该“份儿钱”走上前台了。
相关热词搜索: 城市发展

评论排行
- ·顺行环流交通系统(31)
- ·思考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行业的出路(11)
- ·新乡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正式启用(9)
- ·手机APP车联网应用解决方案(7)
- ·郭继孚:停车太便宜 北京86%出行停车免费(7)
- ·石少伟个人简介(7)
-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交通专业(6)
- ·我们可以控制交通——灌输积极的管理文化(6)
- ·探索交通标志产业革命(6)
- ·阜阳规划三条地铁及一条轻轨线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