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汽车和中国:从历史、经济角度审视和正反案例的启示
2012-10-23 20:42:35 来源:Tranbbs.com 作者:周江评 评论:0 点击:
小汽车的兴起
100多年前,第一台小汽车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人类的好奇心。好奇心害死猫的西方谚语,某种程度也适用于人类。在没有小汽车的几千年,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虽然曲曲折折,也始终向前。因为没有小汽车,人类社会甚至没有每年数以数十万计的,和小汽车有关的命案;也没有汽车使用带来的空气污染和停车问题。没有福特的T-型小汽车和生产流水线发明让小汽车生产成本和价格大大降低以前,小汽车也一直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奢侈品、假日休闲工具和社会地位、财富符号。
从经济学的角度,小汽车工业的兴起,主要受到了三股力量的共同驱动。
一是资本对剩余价值的不断追求。这一点,无论是马克思,还是当代的哈维、卡斯特尔斯等人有着可能是最好的解读。
二是小汽车作为代步、休闲工具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速度、舒适度、机动性、私密性、自由度等的需求(在早期,小汽车还有表征社会地位、财富的功能)。
三是小汽车工业狭义的投入产出效率(这里暂时不考虑小汽车对环境、土地和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和对就业和其它相关产业的拉动效益。
在美国,各级政府对小汽车使用的补贴,例如不按照住房位置、类型和价格的贴息和利用一般税收和政府公债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巨额投资,郊区土地供给的相对充足和廉价,中心城区活力、安全性昼夜之间的巨大反差,为三股力量添砖加瓦,让小汽车发展在这个国度曾经如日中天。
以上三股力量加上类似美国的本地化因素,在西方社会1960年代蓬勃兴起的环境保护运动以前,小汽车作为种产业,还是种代步工具基本上无往而不胜,让人根本无法想象今日美国“汽车之都”底特律今日萧条冷清的景象,让人无法想象城市生长边界在波特兰的出现,让人无法想象慢行交通在纽约的再次复兴和精明增长、新城市主义和公交导向发展在学界、业界和政界赢得众多拥蹙。
缺什么吆喝什么,生长边界、精明增长、新城市主义等概念在美国的兴起或提出,正是反映了美国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缺少相关要素的一个国家。美国的小汽车发展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因更多地应该是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一种反面警示和教训。
相关热词搜索: 汽车

评论排行
- ·顺行环流交通系统(31)
- ·思考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行业的出路(11)
- ·新乡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正式启用(9)
- ·手机APP车联网应用解决方案(7)
- ·郭继孚:停车太便宜 北京86%出行停车免费(7)
- ·石少伟个人简介(7)
-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交通专业(6)
- ·我们可以控制交通——灌输积极的管理文化(6)
- ·探索交通标志产业革命(6)
- ·阜阳规划三条地铁及一条轻轨线路(5)